話時話,喺外國,個人會變得大膽咗。
就講我,讀大學嗰時喺比利時,試過由住緊個鎮踩單車上公路去布魯塞爾,沿途仲有貨櫃車喺隔離駛過,宜家諗番都幾大膽。
今次喺熊本,誤打誤撞行到一間用成隻雞唔同部位嚟做串燒嘅鋪頭,
門口放咗個日文餐牌,寫咗唔同部位嘅價錢。
「咪玩啦,餐牌上面全部都係日文,淨係得幾個漢字識睇咋喎,點叫呀大佬!」
如果喺香港,我諗我都會走咗。
好彩,俾我喺餐牌度見到コース呢個字,即係course嘅意思。
雖然唔識睇個course包啲咩串燒,不過都膽粗粗想喺日本試下呢啲串燒鋪。
雖然唔識睇個course包啲咩串燒,不過都膽粗粗想喺日本試下呢啲串燒鋪。
雞肉丸子 |
燒雞膶,
食落又粉又軟,完全顛覆咗我對雞膶嘅印象,
原來我一路以嚟食緊嗰種叫「粉硬」,呢串超有驚喜。
燒青椒仔 |
燒雞胸肉配wasabi,
估唔到雞胸肉都可以整到咁juicy,
咬落去個心係生㗎,如果換轉喺香港食到有半嚿係生嘅話,我會淆淆哋囉。
燒鵪鶉蛋 |
炸子雞邊個部位最好食?
「仲駛講,梗係雞脾啦。」
俾著我,就會揀雞翼,因為食炸子雞都係為咗食塊皮,而全隻雞相對最多皮嘅部位就係雞翼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